奏響女子的恢弘樂章——記海韻女子打擊樂團
鼓是中國古老而流行的民族傳統打擊樂器,鼓樂以它磅礴的氣勢和鏗鏘的聲韻在民間廣為流傳,是民間文藝活動、民間社火的主要內容。我縣的海韻女子打擊樂團正是以鼓樂為主題,結合舞蹈、歌唱等形式,將傳統的鼓樂與現代音樂巧妙的相結合,創作了極富現代韻味的鼓樂藝術,成為我縣大型文化活動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顧茅廬”求名師
她們來自我縣各行各業,早已不再豆蔻年華,卻憑借著心中的熱情,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特定階段演奏出一段震撼人心的恢弘樂章,她們就是海韻女子打擊樂團的成員。然而說到打擊樂團,首先要提的就是創立者兼指導老師阮音波。
阮音波原來是三門劇團的鼓班成員,除了自己的專業外,在二胡、大提琴方面也有非常高的專業修養。現在已經在縣圖書館工作的他在談起當時為何會成為一只業余樂隊的教練時,連連感慨:“是學員的誠心感動了我。”
2008年8月,阮音波的兩位好友金春華和何足平找到他,希望他能當樂團的老師。金春華和何足平都是社會公共事業的熱心者,平時在我縣組織的排舞、登山等團隊中都擔任重要角色。“在平時的鍛煉過程中,大家都說,現在縣里已經有老年樂團、少年樂團等很多社會音樂團體了,唯獨沒有一只像樣的女子樂團,所以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大家的熱情也很高。”阮音波告訴記者,在金春華和何足平找到他之前,樂團還沒有正式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有100多個成員了。
由于考慮到樂團成員不專業而且也沒有正式的規章制度,習慣了在專業樂團工作,對專業要求極嚴的阮音波一開始就拒絕了兩位好友的請求。“當時,我也是有顧慮的,圖書館每周二、四兩個晚上要值班,加上當時我已經是我縣老年藝術團的指揮,又是臺州民樂團的大鼓手,再加上白天要工作,基本上沒有多余時間去指導這樣一支完全沒有專業功底的樂團。”阮音波告訴記者,他一直以來都在專業樂隊工作,以前接觸的也是一些專業音樂人,“都說‘救場如救火’,文藝團體的人員不但需要專業功底,也非常需要敬業精神,而依靠一時興起組織起來的業余隊伍,紀律性很難得到保障。”
盡管是顧慮重重,然而一個月之后,阮音波還是“走馬上任”了。“當時我拒絕后,金春華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找我,他告訴我樂隊現在已經有100多人,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一個老師去教他們。”阮音波被大家的誠心感動了。
另外,由于我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每年都要舉行幾場大型的文藝演出。為了能有比較好的舞臺效果,演出的第一個節目,縣文廣新局都要從外地請樂團演出,費用高不說,還很麻煩。“當時的市場價格每場演出至少要8千元,一年下來費用不少。考慮到我縣文藝市場的實際需求,縣文廣新局希望培養出屬于自己的樂團。”在各方“壓力”下,樂團的老師正式入駐。
創建初期陷困境
既然接手了,阮音波就下定決心大干一番。2008年8月,在縣文廣新局和海游鎮的幫助下,樂隊爭取到5萬元活動經費,阮音波成立了打擊樂協會,而海韻女子打擊樂團就是該協會的下屬團隊。
“要做就做專業,要做就做精品。”憑著這樣的理念,阮音波首先把女子樂團定位在打擊樂這個領域。“因為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數學員沒有一點功底,更談不上樂感,所以選擇節奏簡單、容易上手的打擊樂是最合適的。”阮音波告訴記者,為了能盡快出成果,他很快確定了演出節目——大型鼓樂表演。“因為鼓樂節奏明快,而且也是我的本專業。
大方向確定后,原以為馬上就可以上手的阮音波遭遇了不少麻煩。在阮音波用僅有的5萬元經費購置了三十套器材和隊員服裝后,樂團經費已經所剩無幾了,為了把錢花在刀刃上,阮音波向體育場借了一個小房間,用作訓練場地。原以為一切準備妥當,不料才剛開始訓練,原來的100多名隊員就打起了“退堂鼓”。“當初我擔心的情況出現了,一些人或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因為興趣降低、家庭不支持等種種原因,走了近一半。當時我真是著急,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總不能還沒開演就散了吧。但是‘強扭的瓜不甜’。該怎么辦呢?”正在阮音波愁眉不展的時候,來自幼兒園和越劇團的隊員們讓阮音波重新看到希望。
原來,樂團中一些隊員就有來自這兩個單位,由于她們原來就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而且對打擊樂也很有興趣,所以就向同單位的或者身邊的朋友賣力宣傳。很快,一批來自幼兒園和越劇團的“新鮮血液”加入剛成立的女子樂團。“這批人原來就有一些音樂功底,相比以前的隊員優勢很明顯,最讓人放心的是她們都有很強的紀律性。”阮音波欣喜若狂,經過重新挑選、整合,一支同時兼顧舞蹈隊、鼓隊、叉隊、旗隊的高素質的女子打擊樂團正式誕生。
掃清障礙求發展
一支由來自教育、文化、農業、服務業等27個單位62個充滿活力的女子組成的“女子打擊樂團”,一支隊員年齡大都在30至40歲之間拖家帶口的“家庭婦女樂團”,就這樣在一個老師的帶領下開始長達半年的艱苦訓練。
盡管沒有接到演出任務,大家還是希望能先排練出一支能拉得上臺的節目。作為老師,阮音波首先在時間上作出安排,每周一、三、五在縣體育場訓練,由于場地、器材有限,阮音波將62人的隊伍分成3組,每組每周分別訓練一次。而阮音波自己則每晚都參加訓練。
盡管這支隊伍中的大多數人原來都有一些音樂素養,但是由于從事專業不同,訓練過程異常艱苦。“樂團成立就已經是8月份了,一些基礎性工作一做就到9月份,我們就是從9月份開始訓練,中途沒有休息過。”阮音波告訴記者,訓練時間加上自己原來的上班時間,那半年時間他基本就是“連軸轉”。值得欣慰的是,盡管訓練辛苦,隊員們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也沒有哪一個放棄。
來自機關幼兒園的老師林彩芬就是其中之一。林彩芬在樂團里算得上的“元老”級人物。從樂團組建開始她就參加了,而且還動員了很多同事參與。她告訴記者,為了克服自己偶爾出現的倦怠情緒,她就和同單位的隊員高芝萍等人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特別是到冬天的時候,晚上風吹得都‘割臉’,但是想到訓練沒完成,還是會堅持下來。”林彩芬告訴記者,當時樂團的氣氛讓大家都有一種齊心協力做大事的激情。
李來萍來自中銀保險,也是為數不多的來自企業界的隊員之一。當記者采訪時,她戲稱自己是女子打擊樂團的“鐵桿粉絲”。“不管刮風下雨,打雷飛雪,只要時間定好,我從來都是提前到場。記得有一次彩排,為了趕時間,我來不及吃飯就加入其中,等可以吃飯的時候,盒飯也早就冰涼了,餓得我是頭暈眼花。”李來萍告訴記者,盡管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士,但高昂的士氣一直未減。
端上“盛宴”悅大眾
“2009年元宵燈會暨慶祝三門解放60周年大型焰火晚會的開幕式需要海韻女子打擊樂團的演出!”2008年年底,樂團的成員們得到了一個讓她們又驚又喜的消息。驚的是樂團才成立不到半年就要參加如此重大的演出任務,喜的是自己辛苦近半年的成果終于有機會可以展示。
懷著甜蜜又忐忑的心情,樂團的姐妹們加大了訓練強度,甚至還沒有過完年,大家就自發開始排練。元宵節原來要在家中做糟羹的家庭主婦們紛紛放下鍋鏟,拿起鼓槌。到了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姐妹們紛紛安置好丈夫孩子,早早地來到演出現場化妝、準備。
2009年2月8日晚,人潮如海的縣城大湖塘新區。歌聲飛揚、樂聲縈繞、舞姿翩躚。瑰麗迷人的焰火把夜空裝點得絢爛多姿,而海韻女子打擊樂團的大型鼓樂《喜慶鑼鼓》作為開場節目,為廣大市民奉上了一道高品質的“視聽盛宴”。她們的演奏聲韻和諧優美、粗獷豪放而有力度,配合歡騰的舞龍舞獅,成為我縣大型文化活動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炮打響的樂團很快又接到了一項新任務:8月6日晚的縣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上作為開場節目參加演出。在經過演出后,剛剛放松不久的隊員們又忙碌起來。
由于參加完元宵節的演出,隊員們的思想有些放松下來,所以在接到新任務后,大家的精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調整不到最佳狀態。”阮音波告訴記者,一直到演出前兩天,大家表演出來的效果還是達不到要求。演出迫在眉睫該怎么辦?大家的激情在瞬間被激發。“阮老師,我們要重新練,直到你說行為止。”就這樣,在隊員的要求下,那幾夜,大家一直堅持到深夜。
天道酬勤,隊員們的努力終于換來舞臺上的絢麗綻放,作為第一次以獨立演出的形式登上舞臺,海韻女子打擊樂團的表現獲得了在場群眾的陣陣歡呼。
“經過長達半年的訓練和兩場大型演出的歷練,現在的海韻女子打擊樂團是一支隨時拉得出去,登得上臺的專業樂隊。”阮音波的話語里隱隱透出些得意之色。他告訴記者,作為老師,他對當初接掌的決定感到慶幸。在談到樂團的未來發展方向時,阮音波告訴記者,現在他想把這支樂團交給縣文廣新局管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團體才能真正成功。”